炒鞋一时爽,一直炒鞋一直爽吗?

2021-04-08 20:59 concernfood

“70后炒房,80后炒股,90后炒币,00后炒鞋。”

“炒鞋一时爽,一直炒鞋一直爽!”

“男孩一面墙,堪比一套房。”

你敢想象吗?2019年8月19日,26款热门球鞋单日成交总额突破4.5亿元,超过同日新三板9431家公司成交量;这几天,参考售价1499元/双的某国产球鞋,被炒至48889元一双;耐克Air Yeezy2(Red October),最终成交单价逾1亿元,成为世界上最昂贵的鞋。

本来就是工业量产的东西,为啥能炒出天价?

成交单价逾1亿元的球鞋(图源:网络)

鞋圈资深玩家马先生对岛妹说:“炒鞋是一种价值投资。”

2014年,马先生初入鞋圈。他还记得,当年自己凭“最强手速”抢到了一双限量款球鞋,转手就加价卖了几百元。

圈内沉浮数年,马先生见过各种各样的炒鞋客。“有从国外进鞋,利用信息差在国内卖高价的;有在国内实体店拿折扣,随后上网赚差价的;还有非正当投机的,通过‘使手段’让鞋价高涨,完事儿再‘割韭菜’。”

2019年8月中旬,鞋价暴涨,这让马先生及身边鞋圈人始料未及。“很明显,鞋圈‘炒房团’已经进场。”马先生说,似乎从那时起,炒房不如炒股,炒股不如炒鞋,成了不少年轻人的“财富密码”。

在北京高校就读的小谢,亲眼见证了炒鞋客的魔性操作。鞋贩子在球鞋发售时用Bot(刷单软件)刷单,随便抽中几双,利润就相当可观。“唯利是图的风气一下污染了鞋圈文化。”小谢说。

一些球鞋交易平台直接允许玩家买空卖空。你甚至没有收到鞋,也没有真的买鞋,买的就是个名额,记在账下就可交易。“鞋根本不用邮来邮去,完全不需要时间成本。这样,炒鞋完全被金融化了。当然,风险也来了。”马先生说。

如今在鞋圈,想加入炒鞋微信群,要先付“学费”,各路炒鞋培训师、分析师层出不穷。不少鞋圈APP推出行情图、买卖实时报价,甚至有平台根据24小时交易额编制了炒鞋三大指数——AJ指数、耐克指数、阿迪达斯指数。

据马先生介绍,早在上世纪90年代,鞋圈炒鞋就已开始,圈内人一直将其视作“切实可行的生意”。直到投机客入局,部分炒鞋行为变成“击鼓传花式的资本游戏”

“男孩一面墙,堪比一套房。”(图源:网络)

在普通人看来,鞋子是用来穿的,顶多有的限量版、某些品牌可能会被爱好者收集,和普通的收集爱好并无二致。但为什么一双定价1000多元的球鞋能被炒到几万元,明显超出其使用价值?

其实,这背后有一套完整的牟利机制在推波助澜。

首先是品牌方搞饥饿营销。对这一代“后浪”来说,球鞋的潮流效应已然盖过其实用功能。为迎合年轻人口味,品牌方往往推出限量款、品牌联名款、明星代言款,人为制造稀缺。

阿里《明星消费影响力报告》显示,仅2017年7-9月,就有超4亿人次在淘宝搜索“明星同款”,每天有450万人次聚焦“明星单品”。其中,球鞋品牌只在特定渠道发售特定款式。某球鞋交易平台员工称,“有了明星加持,品牌方想让什么鞋火,什么鞋就一定能火”。

之后,球鞋交易平台又带来“鞋圈二级市场”。美国的StockX平台是球鞋转卖生意的早期入局者。在StockX买鞋,跟炒股类似,用户可以看到每款球鞋的价格走势,买卖双方参考市价波动情况,出价并成交。

在中国,几大鞋圈头部平台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用户数均已超过20万。其中有的借助“数据+社交”模式,实现全网球鞋出售平台及价格信息聚合;有的依托平台早期“球鞋鉴定”业务的用户基础,推出球鞋交易服务,在粉丝认可和资本加持下做大;还有的上线小程序,在渠道端提高用户留存率。

一位扬州球鞋卖家告诉岛妹,平台上不时会出现“资本天团”。他们将某款平价鞋全部收购,之后加价卖出,其他人看到这款鞋价格上涨,就会跟风买,但大多会赔钱。

据马先生观察,这次让某国产球鞋价格暴涨几十倍的得物APP,也时常会出现卖家乱出价、恶意影响商品标价波动的行为。

在鞋圈交易日益畸形之余,更有社交媒体出头造势。球鞋大V、球鞋顶级流量一路高歌不断,最终有人当了刀俎,有人成了鱼肉。

美国StockX网站(图源:网络)

马先生曾写过一段鞋圈往事。

故事中的小A是一名学生,初入鞋圈,加了个炒鞋群,看到别人说买啥就跟着买,人家说稳住就稳住,说不抛就不抛,对大佬俯首帖耳。最终,不出意料,小A亏完了自己的学费,女朋友也把他甩了。

2019年10月,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发布《警惕“炒鞋”热潮,切实防范金融风险》简报,点名鞋圈的黑箱化操作。

简报中写道,部分第三方支付机构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务,杠杆资金入场,助长金融风险;平台一旦跑路,容易引发群体性事件;近年来,炒鞋诈骗案时有发生,假鞋交易层出不穷。

说到底,鞋圈中有组织、有目的投机炒鞋,走的还是哄抬物价、扰乱市场秩序的老路。不良炒鞋客偷奸耍滑、坑蒙拐骗,试水者盲目跟风、追涨杀跌,最终这些“小A们”或被迫接盘,或抱得假鞋归,无不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。

试想,炒来炒去,最后自己手里一堆球鞋,卖也卖不出去,穿吧又嫌太多,到底图个啥?

如今,包括阿迪、耐克在内的部分国际品牌因恶意抵制新疆棉被中国市场冷落,一些炒鞋客又打着“支持国货”的旗号,盯上了国产球鞋交易市场,将国产品牌凝聚的爱国情怀作为牟取暴利的工具。他们并不是“支持国货”,而是什么能炒就炒什么。

但是,一旦这种恶意炒作让消费者对国货心生厌恶、失去信任,刚刚迎来突围时刻的“国潮”,又将何去何从?

“炒物经济”绝非遍地黄金,但人类似乎总喜欢炒点什么,且这种爱好不分国界。人们炒过郁金香、邮币卡、数字货币、头盔,也一再经历过泡沫崩坏、血本无归的套路。

对于炒鞋中出现的虚构交易、制假售假、非法集资、诈骗等新老套路,相关监管部门必须及时介入、严厉打击。尤其是,参与其中的往往是经济实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都没那么强的年轻人。

对仍幻想着借炒鞋“一夜暴富”的年轻消费者,马先生跟岛妹说了句掏心窝子的老话:“坚守理性,多观察,三思而后行。投资有风险,入市需谨慎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