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石激起千层浪,不少愤青开始嚷嚷着要保卫“情怀”,毕竟在他们眼里,不单单是电影这一块,“情怀”放到所有行业里,貌似也是一种不可再生的消费资源。
至少在记者看来,我们餐饮行业就是这样。
就我们这一代人而言,“情怀”往往和“老店”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。然现实中的这十年八年里头,我们就眼睁睁看过许多“老店”陨落。
有人说不是我们不珍惜她们,而是她们太把“情怀”当回事,有的不思进取,有的瞎弄花样。
真正能让人激起“当年情”的,其实只需毫不花俏的老味道。
最好的例子就是,在我们熟悉的观绿路一带,几家“老店”的不同命运。
这家在观绿路23号的老店,至少有十年以上的历史,曾几何时以卖包子,兼卖咸水角、麻枣、萝卜糕、牛腩萝卜、排骨粉等等一系列老广州味道小吃出名。当时的她几乎是周边居民最爱的小店之一,每日人头涌涌。
然而可能是做这些小吃太费力不讨好......
2011年前后
开始缩减了好些小吃的品种,主打包子系列产品,是时的她生意依旧很旺,毕竟“情怀”仍在。
2013年
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改造,产品品种越缩越少,但至少核心产品“包子”依旧,所以许多老街坊仍然买账,甚至名声在外的她吸引了许多慕名而来的客人。
2017年底左右
突然就变了个样,一改“包子”铺的作风,做起了早餐生意,甚至把粥粉面饭都搬了出来,以求迎合大众需求。
然而至此为止,“尖飞”就走上了大家最不愿意看见的情况:许多老街坊根本不认她,毕竟“包子”这根最后保存“情怀”的稻草都没了,谁都不愿意再在她身上消费。如今,“尖飞”名存实亡了。
再说另外两家老店“容意发”与“開山釜”,她们的命运就似乎光明不少。
其实,每每你经过“容意发”和“開山釜”,你不一定能看见排队等位这样夸张的情况,更多的是老板或伙计优哉游哉地在店附近耍凉快的情形。
“容意发”
“開山釜”
然而,许多老街坊却说,这才是“老店”该有的态度,甚至是他们最怀念的生活气息。当然,这样的“老店”是建立在口味始终如一的基础上的。
“不变应万变”
不只是表面上的从容
“容意发”专注牛羊杂几十年,虽然多年前推出过不少新品,但那股药材味甚浓的汤头,至今丝毫不变;
而“開山釜”更是简单,一碗牛杂粉、鱼蛋粉,加几粒咸酸萝卜,好像几十年来都是一个厨师做出来的味。
也许在他们眼中,“情怀”是靠“味道”积累出来的,消耗着上一代,又培育着下一代,所以有些东西一变,那就叫个青黄不接了。
同样是打“情怀”牌
有人摸了一手好牌却打烂
有人摸了一手烂牌却能不输精光
其实这内里的道理都很简单:
花招使太多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
不信抬头看,苍天饶过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