麦当劳第二杯半价背后的商业秘密,你知道吗?

2018-01-22 20:33 concernfood
麦当劳第二杯半价背后的商业秘密,你知道吗?
为什么麦当劳愿意以半价出售第二杯饮料?
 
网上有一种解释:“ 对于麦当劳而言, 一杯饮料的成本包括了店租、水电、人工和原材料, 你在买第一杯的时候已经把这些费用都分担了, 后面半价的第二杯只需要原材料的成本, 即为边际成本, 而这个很低。所以也许第二杯麦当劳从你身上赚的钱更多。”
 
经济学家反对这种解释“这是因为消费者的边际效用递减,而不是企业的边际成本递减。喝了第一杯之后, 不那么渴了,第二杯饮料带来的满足感低于第一杯。”
 
第一个解释符合大多数人的直观思维, 但它却是错误的。定价并不是由成本决定的。你在山上捡到一颗市价10 万元的钻石,你不会因为获得它的成本很低,就10 元钱卖掉它。你仍然会把它卖给出价最高的人。
 
同样, 麦当劳不会因为第二杯饮料边际成本低就卖半价, 它之所以卖半价, 是消费者不肯为第二杯饮料出高价。
 
餐饮营销:麦当劳第二杯半价背后的商业秘密解读!
 
麦当劳从消费者喝的第一杯饮料中赚得最多。当然麦当劳不满足于只赚第一杯的钱, 对它来说, 能多赚一点是一点。
 
但是消费者已经不肯为第二杯饮料付同样多的钱, 因此麦当劳采取了差别定价的策略, 这就是所谓的“ 价格歧视” 。这个价格歧视对麦当劳和消费者都是有好处的: 消费者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了第二杯饮料, 麦当劳也多赚了钱, 双方都获得了剩余。价格歧视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现象。
 
比如很多超市里, 有会员卡的顾客和没会员卡的顾客, 购物的价格不一样, 这就是一种价格歧视, 人们不会觉得会员享受更低价格有什么不公平。价格歧视在经济学中就是一个中性的词, 可以造福多方。
 
对生产者来说, 他们总是希望赚取任何层次的消费者的钱。假定一项产品从10 元到100 元,都有人愿意消费,但如果定价100元, 固然能赚取较高的单位毛利, 却会吓跑低价位的消费者;
 
如果定价10 元,留住了低价位的消费者,却没有充分赚取到高价位消费者的毛利。在这种情况下, 对生产者来说, 最佳策略是针对不同的消费者采取不同的定价。
 
如何区分不同层次的消费者, 就是一个技术问题了。市场中,产生了很多区别不同消费者的办法。比如麦当劳以第二杯来区分消费者、超市以会员卡来区分消费者。在教育领域, 常常根据成绩来进行歧视定价。
 
一位论坛网友说, 自己读重点中学时, 对那些考分不够、但多花钱就能进重点中学的学生很不满,觉得不公平。
 
但是有一天,他顿悟: 学校里那些优于其他学校的教学设施, 不就是用这些学生的钱买的吗? 而这些设施是大家都可以享用的, 学习好的学生实际上享受了多掏钱的学生带来的好处。
 
教育领域的歧视定价虽然遭到很多指责, 但毕竟还能存在。而在一些国有垄断领域, 生产者完全没有歧视定价的权限, 却产生了“ 价格听证会”这种怪胎。
 
企业要涨价, 需要有关部门召集一堆人进行价格听证, 来确定其涨价是否合理。听证的重点, 就是企业的生产成本。可见“ 成本决定价格” 的谬误深入人心。
 
这种根据成本来裁决价格的听证会, 会产生什么后果呢? 以水价为例, 确实有很多低收入的老百姓, 不愿意看到水价上涨。
 
但是自来水定价低, 耗水量大的富人, 如玩高尔夫的人, 就会对水价不敏感, 这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。而由于穷人、富人的用水是统一定价的, 因此自来水公司不能定价太低, 这实际上也就抬高了穷人用水的价格。
 
相反, 如果允许自来水公司歧视定价, 自来水公司就既可以从富人那里赚取较高的单位毛利, 也可以留住提供较低单位毛利的穷人。
 
至于歧视定价的办法,可以由自来水公司自己去研究。比如很多学者提出的根据用水量进行阶梯定价, 也许就是一种不错的办法。当然, 是否真的不错, 还得生产者自己去判断。
 
面对竞争,90%以上的餐饮老板,不知道如何提炼能让顾客自动上门的营销策略,最后,只能降价吸引顾客,于是,所有的菜品都只能“打折、促销”,最后的结果是,生意越发不如以前……没有成功的营销,就没有成功的餐厅。餐饮营销是企业利润实现的最终手段,在市场同质化极强的产品竞争中,营销的成败往往决定了整个餐厅经营的成败。餐饮逆袭营销,让营销变得更简单,更高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