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开店闭店波动还将持续。
一面高速扩张,一面大范围闭店,是近几年饮品业常态。
未来2~3年,这样的波动还将持续进行,但整体幅度放缓。
一方面,饮品行业的红利余温尚在,依旧有中小投资者、跨行业者进入,带来新增量。另外,一批相对成熟的品牌,将迎来规模化发展的机会。
但另一方面,在红利期盲目疯狂的初创团队,以及没有跟随市场变化调整的老品牌,将面临出局风险。
关店闭店还会持续,图片来自Unsplash
2市场继续下沉。
饮品行业的下沉信号已经足够明显。茶饮品牌扩张体量,填补空白市场,加大布局密度。咖啡品牌在便利店、酒店等渠道做下探。
未来,挖掘增量空间,市场下沉还将继续。表现在3个方面:向低线城市下沉,向非核心商圈下沉,向低年龄群体下沉。
3营销、创新不会减速,但成本变高。
快速的产品迭代和营销动作,催生了新茶饮的“网红现象”。在消费者眼球下长出来的品牌,流量逻辑不会发生变化。
每月一次的产品上新不会减速,频繁的跨界营销动作依旧停不下来。
营销、上新速度不减,图片来自@HeyJackkk
消费者忠诚度经不起考验,被背叛是品牌的宿命。
新茶饮行业会朝着类快消品、零售品业态发展,通过大面积的广告营销获取曝光,依靠高密度的露出保持热度、提升势能。
但随着资源缩减、创意升级,成本将会提高,逐渐以头部品牌为主导进行。
4公司化路径是长期命题。
用速度拼出来的规模,要靠实力还回去。
2020年,公司化建设将是很多企业的核心。
饮品行业相对粗放,大部分品牌低开高走,大部分创始人非精英出身,鲜少有系统的商业认知或运作经验。
风口之下,不考虑着陆;危机未到眼前时,很难被预见。但随着行业增速放缓,市场会逼着品牌进行公司化改造和发展。
提升运营效率、整合供应链、扎实基本功等等,不再停留在口头,将逐步进入系统化推进阶段。
5快招公司更加艰难。
开店成本提高,盈利难问题凸显,创业者对饮品投资将更加谨慎。
缺乏品牌背书和管理实力的快招公司,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遁形,造个品牌就放加盟的模式会越来越难做。
6咖啡走出咖啡馆。
消费者开始在咖啡馆外的更多场景饮用咖啡。
三顿半等对速溶咖啡的升级,可口可乐等食品巨头下注即饮产品,快餐、便利店品牌布局咖啡的便利性消费。
三顿半等对速溶咖啡进行升级,图片来自三顿半
市场对咖啡的认知和探索,在跳出咖啡馆的模式。随着咖啡消费者群体变得庞大,在满足咖啡的便捷消费方式上,存在突围机会。
7数据化建设提上日程。
饮品行业正在步入到数字化管理时代,通过信息技术消灭看不见的成本、提升顾客体验、优化内部管理效率等。
以互联网出身的瑞幸咖啡为例,管理系统涵盖门店进货、销售、排班、盘点等多个层面,帮助其做出各种决策,逐步降低损耗和成本。
系统帮助决策、管理,图片来自@luckincoffee瑞幸咖啡
对大部分饮品品牌来说,用小程序点单已经是个开始。而在未来,为经营决策、产品研发、供应采购、开发选址等提供依据,需要将数据化建设提上日程。
8传播渠道发生变化。
新茶饮早期,通过插画形式,在微信公众号平台打开了品牌宣传的主阵地,建立了基本的传播思维。
几个品牌的公众号
但随着媒介形式的变化,抖音、快手等短视频平台成为更热门的传播载体,直播卖货渠道有望成为新的形象输出和业务增长来源。
9零售化值得探索。
以口碑和品牌力为依托,横向布局零售产品线,提供多渠道的利润构成和产品渗透。
在咖啡行业,卖豆子、杯子、甚至衣服,这是被星巴克验证过的方式。
未来,饮品店将不仅仅卖饮品,而是将品牌打造成IP,打造出一个有特定流量的终端销售场景。
以品牌、口碑为依托的零售拓展,图片来自星巴克中国
10重视品牌安全问题。
品牌的安全问题体现在三个方面:食品安全、财税规范和股权架构。
高品质、多种类、更丰富的原料进入饮品店,规范化操作流程和清洁体系,更加重要。食品安全始终是饮品业的一记警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