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中午,又点了我最爱的烤肉双拼饭:半肥半瘦的红肉,搭配煎炸过的火腿,再点缀几粒酥脆的花生米,浓浓的香味沁入白花花的米饭中,妙哉妙哉!如此美味,猜猜看,我花了多少钱?
你没听错,一份原价33元的烤肉双拼饭,我只花了18元。外卖有优惠,满30减25元,而菜品单价是38元,外加1元包装费和4元配送费,最后算下来只需要花18元,是不是超级划算?
比起自己亲下厨房和外出就餐,外卖不仅便宜,而且可选择的种类也多,对于“懒癌”患者和单身狗来说,无疑是福音。(ps:一个人去吃饭,很尴尬的)
如果你经常点外卖的话,是否和我一样,有同样的疑问:满30减25,商家从哪赚取利润呢?
外卖满30减25,商家还能获利?
01满减金额多≠折扣力度大
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,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另一个问题:商家为什么要打折扣?
我们都知道,外卖平台上的商家有很多,那么什么养的商家才最容易被我们找到呢?没错,就是那些在外卖平台上越靠前的商家,越能引起我们的注意。
而排名不是随随便便排的,而是依据折扣、消费者评价、销量等因素排的。
看明白没,折扣是影响排名的一个重要因素,怪不得商家要想尽办法,加大力度打折了。
话又说回来,怎么来评价商家折扣力度的大小呢,减的多,折扣就一定大吗?不一定。比如,A商家满20减10元,B商家满35减15元,表面上看后者的减幅更大,实则不然。
折扣力度的正确算法是:满减金额/满减门槛,所以A商家的折扣力度是0.5,而B商家的折扣力度约为0.43,显然A商家的折扣力度更大。
在折扣、消费者评价、销量等因素一定的情况下,A商家的排名会更靠前,因而也更具有竞争力。
02满减会设档,利润少不了
不知你是否遇见过这种情况:突然某天,想吃馄饨了,在外卖平台上看了一圈,发现有商家在打折扣,满30减12元。你很高兴,惊呼仅需18元就能吃到非常美味的馄饨,必须为商家点个大大的赞。
然而,点开后傻眼了,你把页面从上到下再从下到上仔仔细细划了一遍,却没发现一碗馄饨正好是30元,而是在25~29元之间。怎么办,不够30就不能享受减价,只得凑了一杯8元的酸梅汤。
整个算下来,你一共花了26元,原来想着18元就能吃一碗馄饨,现在也只能呵呵呵了。
没办法,谁让我们中了商家的“套路”呢。事实上,商家为了能盈利,会设置三个不同档位。
外卖满30减25,商家还能获利?
01引流档
引流档主要是针对个人而言的,折扣力度非常大,目的就在于把人吸引过来。比如:满15减15,满10减10元。
从商家角度看,这样做似乎不合理,因为几乎便宜了一半,商家就没了利润。即使销量上得去,也可以通过标准化操作压缩成本,但利润空间还是很小。
针对这种情况,商家的应对办法常常是提高起送价格,比如满10减10,商家可能会把起送价格调高到20元,最后再加上包装费和运送费,商家的利润就得到了保证。
02凑单档
有时候我们点完主餐后,系统提示仅需3.4元,就可减少20元。一般情况下,我们的反应是毫不犹豫去凑个单,争取更高的满减。可到最后我们发现,却比预想花了更多的RMB。
比如,上面提到的馄饨的例子,商家故意将菜品价格与满减门槛设置差额,迫使我们来凑单,这样,无形之中我们就又多了一笔支出。
03拼单档
我们经常会看到:“满60减20”、“满100减35”等折扣。可是,要是我们一个人的话,很少有人愿意花60去点一份外卖,商家对此,肯定心知肚明。可是为什么仍然有这种折扣呢?
因为它针对的本来就不是个人,而是针对2个人以上的消费场景。在公司,在学校,我们经常会被同事和舍友拉来拼单,原因正在于此。我们也真正享受到了优惠。
最近,我经常和其他两位同事拼单,原价20元的菜品最后只花了12元,优惠力度非常之大。
弄懂了上述道理后才明白什么叫做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了吧,商家又不是慈善家,赔本的买卖又怎会去做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