餐厅营销,不再仅仅局限在菜品中做文章,而是从餐前延展餐中,再到餐后,在整个服务过程中玩花样——这已经成为行业的趋势。
而就在最近的夜宵季,在火锅之城成都和英雄城南昌,有150家商家同时推出了一项餐后服务被消费者所追捧,并吸引了华西都市报等媒体的关注。这究竟是什么服务? 其中有什么奥秘?
这项餐后服务让150家餐厅成为“网红”
在成都和南昌,有一个餐饮话题在抖音、微博、小红书等几个社交媒体相继引爆,这是从未有过的事情。
在大众点评上更是如此,许多篇优质点评与众多美食攻略也同时提到了一件事情。
那就是“助消化服务”。
小编了解到,“助消化服务”是一种服务营销新形式,餐饮品牌可通过向消费者提供或者赠送消食片达到帮助“消食助消化”的目的。
也许会问,这一营销方式管用吗?
实际情况是:相当有效。
在成都和南昌,有150家餐饮门店开始提供“助消化服务”,这不仅吸引了美食达人的目光,让一些之前名不见经传的门店,以及品牌老化的老字号获得了之前从未有过的关注,还带动了许多吃货粉丝进店消费,享受助消化服务。
可以看出,餐饮业的“服务大战”,已经从餐前一路“打”到餐中、餐后,在就餐整个过程中玩花样,是行业一大趋势:
已经在香港上市的海底捞,将就餐前的擦鞋、美甲、喝汤吃零食变成了“业内标配”;
很久以前在餐中送来自呼伦贝尔的罐装空气;
巴奴餐后送红皮花生、薄荷糖,帮助顾客去除蒜蓉等蘸料产生的气味;
捞王锅物料理联合滴滴提供“餐后平安乘车服务”
这种“餐后服务”凭什么这么火爆?
其实,早在2018年,类似的餐后服务就得到一些火锅品牌的青睐。
在成都,小龙坎、宽板凳等知名火锅品牌凭借“助消化服务”火了一把。
在小龙坎成都的门店,以消食片为主题的“吃货字典墙”、有趣的说文解字和段子加上定制版消食片,受到了年轻吃货的喜欢,他们主动拍摄吃货字典,连带着火锅场景发到朋友圈。
吃货字典墙
到2019年,夜宵经济全面崛起,特别是眼下这个季节,夜宵无疑是增长最快、最吸金的时段。
外卖平台也倾注了大量资金到夜宵领域,甚至北京下决心在3年内打造10条知名“深夜食堂”街区。
而就在吃着小龙虾、喝着啤酒的夜晚,美团点评携手华润江中升级助消化服务:在线上,通过“大国美好食代”活动引流;在线下,场景营销比去年的活动还要立体。
都市报的观点是,夜间消费,实质上是在培养未来的消费市场。 对每个生活在城市里的人而言,夜间消费场景的满足(助消化服务)更是衡量一个城市温度和生活归属感的风向标。
与此同时,在抖音、小红书、微博火爆的时代,这些在你身边的美食博主都会告诉你,赶紧来pick你身边的助消化服务。
火爆只是因为营销力度大吗?不仅仅是,助消化服务背后的逻辑,还是“解决消费者需求”。
在火锅、夜宵这种社交场景下,年轻吃货更容易放纵自己,容易吃撑,而一般的薄荷糖、口香糖并不能解决这个痛点。 餐饮门店把江中消食片作为餐后服务提供给顾客,完全可以达到助消化的目的。
与此同时,在高压、快节奏的时代,由于熬夜多、饮食不规律等工作生活习惯,年轻一代经常会遇到消化不良的状况,而门店提供助消化服务就是雪中送炭。
甚至,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,吃火锅配健胃消食片,是符合消费端的一个“刚需”。
4万亿时代,营销怎样做到有趣又赚钱?
从结果看,助消化服务作为餐饮行业为获得消费者好感的一种新方法,非常成功,已经风靡成都与南昌。客人也逐渐习惯饭后嚼一嚼江中消食片助力消化。餐饮门店为客人饭后提供江中消食片已经成为餐饮行业的新风潮、新现象。
不仅如此,助消化服务活动推出后获得了媒体的关注,像华西都市报、新华网等媒体都发布了相关的内容。
那么,在餐饮行业中,为什么助消化服务这种创新营销能够如何火爆,其他一些营销活动却是石沉大海,一点回响都没有呢?
首先,跨界联合本身就具有品牌效应的累加效应。 和知名品牌的跨界联合,相当于餐饮品牌本身的影响力,加上知名品牌的双重作用,本身就是1+1>2。
在餐饮业,很多品牌已经把跨界玩得风生水起,比如喜茶+百雀羚,奈雪+旺仔,RIO+英雄墨水……和知名品牌玩跨界,本身就有影响力加成作用。
其次,助消化服务完美迎合了95后的“口味”。 《中国餐饮报告2019》数据显示,2021年,95后会成为主流消费人群。
这一代年轻人的突出特点,是又爱刺激,又懂养生。一面追求口味的刺激和新鲜,一面又比上几代年轻人都更早地关注养生,口舌之欲和肠胃舒服都想要。
江中消食片是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,餐饮门店将其提供给消费者,既迎合了“保温杯泡枸杞”的年轻人文化,还能利用江中的国民性,和年轻人肩并肩说话。
此外,餐饮业营销都在推陈出新的时候,谁能“有趣且贴心”,谁就能脱颖而出。
同西少爷联合智联招聘一样,看似“无厘头”但又切中需求的组合,更让人有新鲜感,也更容易被接受。
美团点评携手华润江中推出的助消化服务,填补了餐饮行业服务空白,也为餐饮行业创新营销提供了新方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