牛蛙火爆的背后,到底存在哪些隐患【火锅店专用底料】

2018-11-05 13:48 concernfood
单品的爆红绝非纯粹偶然,它火的真正秘密在于使用了一款火锅店专用底料,经营者不应该在单品爆红之后就放松警惕,而是应该着眼于爆红之后的发展,主要包括面临的问题以及应对的措施。
 
“蛙”声一片,新老入局人如何破局?
 
阻碍牛蛙发展的罪魁祸首
牛蛙爆红之后,市场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。不断有新品牌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分割市场,也有很多品牌在市场的大浪淘沙中关门大吉。
 
那么在牛蛙火爆的背后,到底存在哪些隐患呢?  
 
1 一进价成本过高,压缩盈利空间  
 
自2017年下半年,入局牛蛙行业的餐饮企业越来越多,这不仅使行业的竞争日益激烈,也使得牛蛙的单价居高不下。
 
刘国峰是蛙小宝的创始人,现在已经开了十多家分店。对于牛蛙单价的暴涨他深有感触。
 
他说:“现在牛蛙的成本价太高了,我刚开始做的时候才4块钱一斤,现在已经涨到十几块一斤了。”
 
翻了几倍的进价并非危言耸听,据中国水产养殖网最新报道,上海、浙江、江苏等地的牛蛙批发价格,规格3~5两的15元左右一斤,5~8两规格的超过16元一斤。
 
导致牛蛙单价暴涨的原因还有一个,那就是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。
 
牛蛙肉质鲜美无异味,并且可以搭配很多其他的单品进行售卖,深得消费者恩宠。供不应求自然就会导致价格的上涨。
 
我们来算一笔账:
 
大部分牛蛙餐厅为了保证口感,大多采用活蛙,但2斤的活蛙往往只能出一斤肉,但是一份牛蛙需要用到2斤肉。
 
如果按照每斤蛙是16元,那么一份牛蛙的成本就是64元。
 
如果每份牛蛙卖到130元,那么,单份牛蛙的材料成本就已经占了大约50%。
 
如果再去掉人力成本,店面装修成本,那么留给商家的利润就是少之又少。
 
刘国峰说:“我们是做了近3年牛蛙生意了,而且需求比较大了,才有了比较稳的供应渠道,拿蛙的价格才稍微低一点,留存了部分的盈利空间,新进来的人怕是要很吃亏。”
 
同时,业内人士称:牛蛙价格短时间内不会回落,明年会不会降低很难说,但可以肯定的是不会像以前那样便宜了。
 
所以牛蛙单价的暴涨,也是很多新入局商家大呼“玩不起”的原因。
 
2 同质化严重,很难形成记忆点  
 
每一次的单品类爆红总会带来一个问题:同质化严重。
 
比如在世界杯期间火爆的小龙虾,深夜看球,和几个朋友来两份小龙虾,拿起酒杯为自己粉的球队加油呐喊乃是球迷们的一件快事。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:
 
品牌名同质化
 
品牌名是留给消费者的第一印象,如果品牌名没有特色,就很难被消费者记住,但是往往因为商家的商标意识薄弱,总是留给山寨大军以可乘之机。
 
比如老城区牛蛙火锅,火爆之后依旧没有逃脱山寨假冒的命运,光上海大街小巷就有600多家叫“老城区”的牛蛙店。甚至还有很多叫“老城乡”,“西城区”的牛蛙店从天而降,为真正的老城区带来了很大的困扰。
 
无奈,为了 和山寨大军区分开来,老城区更名为“巴四老城区”,并注册了商标。
 
口味同质化
 
不仅是品牌名的同质化,更重要的还有产品的同质化。产品是一个品牌的王牌,只有把产品的口味关把控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留住生存之地。
 
作为爆款单品,牛蛙与酸菜鱼、牛肉火锅一样,无可避免出现产品同质化的现象。
 
例如楼上楼下两家牛蛙店都主打10多种口味的牛蛙,这导致消费者对于产品很难形成记忆点。
 
而恰恰让消费者形成记忆点,才是很多网红店走红的主要原因。
 
牛蛙行业破局战怎么打?
牛蛙行业一片红海,尽管有很多隐患,但入局的人仍不在少数。那么对于这些品牌来说,怎样才能不被市场淘汰呢?
 
 
1深耕品类,打造爆品  
 
单品类餐厅最怕的就是没有自己的特色,也就是传说中的没有爆品。
 
好的品质会产生好的口碑,好的口碑就带动菜品的爆发式销售。  
 
同时,好的产品也会让消费者形成记忆点,进而留住消费者。
 
例如最近上海街边爆红的“咸蛋黄烤牛蛙”为顾客带来了新的消费体验,也成了上海街头新一代网红小吃。
 
2 玩转热点营销  
 
不同于明星蹭热点会被键盘侠喷,餐饮行业中,巧妙的利用热点事件进行营销,正是展现经营者高超的营销技巧的时候。
 
例如前段时间,每个人手机上都会安装的一款小游戏“旅行青蛙”,呆萌高冷的蛙儿子俘获了很多年轻人的心。
 
而有些爱玩会完的网友就会说:听说你的蛙儿子很长时间没有回家了,别找了,他已经被我炖了。配上双层的牛蛙火锅图片,戳中了很多人的笑点,这也为很多牛蛙店带来了高客流量。
 
此外,跨界营销也是现在很多大牌热衷于的营销游戏。  
 
例如蛙小侠,将自己的18个周边产品例如T恤、匙扣、茶杯、抱枕等推出市场,拉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。
 
巧妙的运用网络热点进行营销,是餐饮人明智的营销选择。
 
3 解决供应链问题
 
牛蛙市场需求的不断增加,对于品牌来说,想要笑到最后,供应链是急需解决的问题。
 
在这一方面,品牌可参考小龙虾的供应链玩法。
 
品牌可直接和供应商建立供求联系,没有中间商挣差价,买家少花钱,卖家多挣钱,还能保证供求均衡,避免断货带来的风险。
 
比如蛙来哒不断深耕供应链,在广州、福建多处自建供应链,以避免高涨需求下可能带来的断供危险。
 
“蛙”声一片,新老入局人如何破局?